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一历史下册说课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说课稿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6-04 16:43:40


说课稿对我们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掌握老师所讲内容中的重点知识,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高一历史下册说课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是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中的第1课学习本课,有助于认识从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探索的艰难历程,感受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为我们今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借鉴。

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自2007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过12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山东1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具体题目是1.(2012·山东文综卷·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解析】考查20世纪各国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改变包括,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由迂回过渡到直接过渡;经济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市场对经济的调整作用。(2)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资本主义的一些社会弊端,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必然会损害部分资本家的利益,因此招致他们的抨击。主要是在工业方面,限制资本家的无序生产,增加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3)斯大林模式既要肯定它的积极作用,也要关注它的消极作用,如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在当时帮助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当无法彻底根除经济危机。这些说明要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经济模式调整陶与时俱进。

【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二、结合教材分析,说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实施

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进而较为客观地评价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

2.过程与方法。利用文字、视频等史料,学会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根据填写知识点,培养自主梳理知识点的能力。通过个案探究,学会归纳、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苏俄(联)人在人类在未曾有过的事业上——社会主

义现代化,做出艰巨的探索,体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调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学会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理解苏联对经济制度的探索,其意义是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式之外,创立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而且不同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体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调整,到底是为了什么?经济是为了人(消费者)存在,还是人(消费者)为了经济而存在。我们的政府和人本身在经济创新和调整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三、结合教学目标,说一下教法 :

初中历史为会考科目,所以高一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所以,第一,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通览教材,圈划重点知识;第二,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教材、史料,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帮助学生绘制本课知识框架图,宏观把握本课内容。

四、结合教法,说一下教学过程:

第一目 放映幻灯片,指导学生围绕要点阅读课文,掌握知识要点。

课堂探究

问题1 分析P110《内战时期的苏俄形势》图和中间的小字,从哪些方面体现实行战共产主义

政策的必要性?

过程: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归纳提炼主要内容。

提示:①从地图看:外有英、法、美、日,从东西两面进攻苏联国土,内有捷克军团和白军

发动叛乱。②从文字看:红军只控制全国的

1/4,原料缺乏,铁路瘫痪,工厂大量停工,粮食短缺,人民忍饥挨饿,反革命活动猖獗,列宁被刺。

结论: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只能采取非常措施。

联想: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采取的“恐怖政策”。说明: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政策是必要㈠新课导入 使用投影,放映幻灯片。教师不必急于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讨论,并由此导入新课。

㈡师生互动 2

的。

问题2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过程:自由发言,归纳提炼。

提示:①国家的这种做法,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红军的军粮供应,对战胜敌人、捍卫

苏维埃政权有重大意义。②苏俄政府的粮食征购价格极低,几近于无,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意见很大,又带来新的政治危机。

结论:这不是一种理想的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还试图用这种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显

然是行不通的。(承上启下,转入第二目)

第二目 放映幻灯片,让学生围绕要点阅读课文,勾划要点。

课堂探究

问题3 阅读材料

……最严重的事件是,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l921年初,他们出于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举事,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

请问:喀琅施塔得事件反映了1921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

过程: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请一位同学回答。

提示:喀琅施塔得事件集中反映了当时苏俄国内危机的严重程度,它以最尖锐的形式向布尔什

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提出改变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联想:法国大革命时雅各宾派没有及时改变恐怖政策,结果出现“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下台。

苏俄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为新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得到了恢复,政权更加巩固。由此可以体现无产阶级领袖和政党的英明。

说明:所谓“新经济政策”,是在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以后出现的新名词。那么,新经济

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引入下面的问题)

问题4 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过程:放映幻灯片,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完成表格。

3

提示:答案基本上没有难度,大都能从课本找到,但要注意语言精炼准确。如果学生不能分

析特点,教师应当启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则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

社会主义。

用幻灯片打出材料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为什么这样说呢?由此转入第三目。

第三目 放映幻灯片,先引导让学生阅读课文。这是本课的难点,老师随堂走动,及时解决学

生提出的疑问。

放映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的相关图片:《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宣传画》、《第聂伯河发电站》、《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共青团城的建设者们》。

适当补充:⑴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建设意义很大: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扫除了大量文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一些做法;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消极影响也同样是巨大的。⑵斯大林模式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政治上的,如高度的权力集中,民主集中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个人崇拜盛行,等等。⑶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客观原因有俄国专制主义传统、落后的经济文化、国际环境的恶劣等;主观原因如斯大林的个人因素、错误的理论指导等。

课堂探究

问题5 回到上一张幻灯片,并阅读P113“阅读与思考”题: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

比较好”?“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斯大林体制的根本问题

是什么?

过程:随意抽查,提问学生。

提示:思考角度:⑴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⑵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⑶根本问题是斯大

林体制存在着超越生产力的缺陷,最终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引伸:新中国经济建设应该从苏联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教学总结

师生共同梳理本课脉络: 背景____________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

新经济政策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

确立__________________

斯大林体制表现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不论是列宁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还是斯大林创立“斯大林模式”,无不是苏俄、苏联历史的转折点。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一个大国的领导人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都是关系到国这家命运的重大事件。斯大林体制确立后逐渐僵化,对苏联影响巨大。有关情况,第18课还会涉及。

课后练习

1、有人说:“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请查阅相关资料,想想这是为什么?

2、历史小论文:你如何看待斯大林体制?(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

对本课涉及的许多经济政策,学术界讨论十分热烈,观点颇多,因此,在讲课时要尽量按教科书讲解,避免得出与教科书相反的结论。教师不必讲得太多,应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讨论的氛围。同时,本课与第18课是一脉相承的,教师要把握住这个大方向,以便学生形成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上文是学大教育网精心为大家准备的高一历史下册说课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说课稿,希望我们能够从阅读说课稿中获得进步,更多的说课稿请关注学大教育网。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