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考语文作文各类题型写作误区解读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24 20:18:16


在语文的学习和考试中,作文是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作文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的中考语文作文各类题型写作误区解读。

一、命题作文写作误区

从考场作文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命题作文审题和写作时往往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一)、选材俗套,失之平淡。作文的选材是决定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新颖的材料往往能吸引读者的视线,激发阅读的兴趣。如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道题目的“眼睛”应该是“英雄”,既然是英雄,他(她、它)可能威武高大,可能充满正义、可能奋不顾身、可能屡败屡起。所以本文要写的一定是正面的形象,要抒发的一定是积极的情感,要揭示的一定是正确的道理。可写的内容很多,如你的父亲、你的同学或对别人施以援手的陌生人;昂立泰山之巅的不倒松、不惧困难共度难关的蚂蚁、危急关头勇救主人的义犬……但部分考生选材俗套,总是停留在舍身取义高大形象上,没有深入自我从身边去挖掘闪光的新素材,使人读起来觉得千人一面,索然无味。

(二)、面面俱到,失之深刻。不少学生在面对一些选择余地比较大的命题时,不会取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叙事蜻蜓点水,缺少必要的细节描写,使作文头绪繁多而又没有深度。如以“风”为题写一篇作文。该文题选材范围很广,选择余地较大。可以描绘自然的风,可以写想象之风,可以写社会之风……但不管写什么,一定要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文章才能内容充实,立意深刻。但不少考生贪大求全,用散文的笔法,写了各种各样的风,可是却没写一个重点、没有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显得空洞无物,失之深刻了。

(三)、矫情造作,失之真实。作文中抒写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考试作文一般也有“写出真情实感”之类的要求。但恰恰有—些同学为了让所写的事和人给阅卷老师带来震撼、留下深刻印象,喜欢凭空编造,任意拔高,于是便出现了很多诸如这样的材料:有的写父母双亡.有的写亲人患绝症、有的写自己遭遇不测……但由于缺乏生活经历,缺少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作文往往笑话百出,让阅卷老师十分头痛,得分自然不会高了。希望同学们以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实实在在的生活、真真切切的情感,走出误区,写出首先能感动自己的情感佳作来。

二、半命题作文写作误区

近年来,半命题作文成了中考的新宠。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但考场作文暴露出如下误区:

(一)、下笔草率,拟题雷同。

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时,往往按照第一反映确定需要补填的词语,或者就直接选择题目中所提供的词语拟题,经常出现作文题目相同、内容也大同小异的情况。比如,半命题作文《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不少学生首先想到的题目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这样的作文写出来自然没有新意。

(二)、照搬提示,拟题过大。

拟题时,不少同学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拟题,拟题过于空泛,难以写出出彩的作文来。比如面对“走近 (伟人、名著、自然、科学……)”一题时,很多考生拟题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按命题人的提示,拟文题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容易写得空泛、笼统,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同学们可从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比如拟《走近姚明》、《走近初三》、《走近鲁迅》等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自我的生活真实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并可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三)、脱离自我,文题不符。

拟题不顾自身实际,没有生活体验,题文不符,也是学生写作半命题作文时常出的一大问题。比如写《 是一把双刃剑》(友情提示:双刃剑,两边都有刀锋。常用来比喻某个东西的利与害)一文,不少考生没有理解题意,空发议论,使得文题不符,比如写战争、酒、香烟等是一把双刃剑,那就不合适了。写好此题一定要弄清题意,一定要结合“自我的经历、认识和感受”来谈对某一事物的独到的看法,比如写网络的利与害,就可去写自己从上网中学到的新知识,而后由于迷上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最后又深刻醒悟这一过程,以亲身经历来启迪所有的中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这样写就有新意了。

三、话题作文写作误区

话题作文因其立意、内容、文体的诸多“不限”,为考生发挥创新意识、展示创新才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也正因如此,不少考生忽视了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导致了写作失误。常见“误区”有:

(一)、不扣话题,若即若离。“围绕话题”是话题作文的唯一限制。能否紧扣话题、突出主旨是评卷老师紧抓不放的。由于有的考生对其置之不理,考卷中便出现了不少不符话题的离题之作:(1)任意扩大话题的外延,写似是而非的内容。如有的考生将“感激” 写成“感动”。(2)任意缩小话题的内涵,取其局部意义。如有的考生将“诚信”写成“诚实”。

(二)、就事论事,内容贫乏。有的话题引文采用颇富寓意的故事,加之话题与它有较明显的联系,有的考生便把其“充分利用”。如有一道作文题是由一则寓言故事引出的,讲的是“美丽”和“丑陋”在海边洗澡,互穿了对方的衣服,结果是有的人将他们混淆,有的人依然能明确分辨。有的考生开篇全文引用,作为文章的“凤头”,有的考生把它加工、扩充,成为自己的作文。引文本身有200多字,试想,一篇600字的文章,这么一写,还能有多大的“创作”空间。

(三)、贪大求全,内容空泛。考场作文大多有字数限制,其容量极为有限。有的同学往往忽视这一点,想在自己的作文中装进尽可能“丰富”的材料,尽可能“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充分”的感情,想要面面俱到,结果是面面不到。如有关“环保”的话题,有的同学既想谈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又想谈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还想谈环保的措施,最后还不忘呼吁让人们都要提高环保的意识,承担起环保的责任。在有限的篇幅内,怎能将这些问题一一谈得清,谈得透?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已。

(四)、选材陈旧,令人生厌。说到“勤奋”,就举马克思到图书馆读书在座位处磨出了两个脚窝;说到“意志坚强”,就想起了司马迁忍受宫刑著《史记》……这些例子确实经典,但大家都知道,你再不厌其烦的用,显得你的积累多么贫乏,视野多么狭窄。

(五)、文体杂糅,不伦不类。“文体不限”的出发点是为了让考生发挥出各自的特长。许多考生认为“文体不限”就是可以随便写,想写成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是通讯的没有时间、地点,是书信的漏了祝颂语,是戏剧的中间掺杂着大段的记叙,写一半记叙再来一半议论,结果写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这是对“文体不限”的误解。“文体不限”是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你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但不管写什么文体,一定要体现该文体的特征。

(六)、文题欠佳,不够精巧。有的同学懒于思考,不会拟题,很“现成”的用话题作为自己文章的题目,以“理想”为话题的,便简单地拟出“谈理想”的题目,以“兴趣”为话题的,题目就拟为“论兴趣”。这种文题开口过大,不易写出切实、真挚、感人的作文。

四、材料作文写作误区

对于初中生来讲,材料作文审题和写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往往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一)、误解材料,题型不清

一是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是两种不同的作文题型,材料作文由作文材料和题目两部分组成,材料对作文内容的限制远甚于话题作文,如是记叙文,须根据材料提供的情景写人记事,扩写、续写也都须以材料为本;如是议论文,须选择材料所包含的角度提炼观点,发表看法,材料提供的写作角度又远少于话题作文;而话题作文所附的材料,在于引出作文的话题,材料只起提示话题内容的作用。

二是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命题作文的提示尽管不能忽视,但不能同材料作文的“材料”混同。误把 “材料”理解为“提示”或误把“提示”理解为“材料”,写成的作文必然不符题意和要求。

好在现在的作文题往往附有文字提请“注意”,譬如“以‘阳光’为话题”即为话题作文,“以‘我爱我家’为题”即为命题作文,“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即为材料作文了。

(二)、断章取义,因小失大

有的同学作文时往往只是粗略地把材料看一下,不能深入理解材料所包含的中心意思和命题者的意图,随便以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为立足点,就开始作文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必然与材料的主要意思不符,这就告诉我们:面对任何材料,我们首先必须从整体上全面地审视其中的全部信息,理清其层次及相互关系,再去多向引发。如果断章取义地摘取与主旨无关或关系甚少的只言片语引发观点,就必然偏题。

(三)、只见现象,不见实质

有这样一段材料:从前,有个人看见一只大雁在天上飞翔,准备开弓把它射下来,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不同意,争着说:“家鹅煮着好吃,鸿雁还是烤着好吃。”两人争论不休,一直吵到社伯跟前,请他分辨是非。社伯请他们把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两人都同意了。随后再 去找雁,那只雁早就高飞到天边去了。

有同学看了这则材料后得出以下结论:(1)要保护环境 (2)要统一意见,不要闹分歧。这两种观点都只看见现象,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这则材料意在批评那些只说空话,不尚实干的人,告诫我们确定了目标后要及时付诸行动,否则,任何美好的愿望都会成为泡影。

由此可见,对那些寓含着深刻哲理的材料,我们决不可仅仅满足于简单地从表面引发,而应该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索,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其所蕴涵的本质中引发,作文才不会偏离原材料。

同学们了解了中考语文作文各类题型写作误区解读,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