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当代教育名家【章开沅的个人故事篇】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8-07-12 20:30:19


教育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当代有很多著名的教育名师,他们都拥有独具一格的教育理念,关于他们有很多故事需要大家了解,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当代教育名家【章开沅的个人故事篇】,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少年的梦,文学的梦。

小学时,章开沅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写作天赋,他的多位国文教师均是来自平津地区高校的爱国青年,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心系国家,布置作文多以“致华北前线抗日将士书”“给绥远全体将士致敬书”等为题。

其间,章开沅写过一篇《马的故事》,老师十分欣赏,代投到《皖江日报》。

文章发表了。家中长辈得知后兴奋异常,觉得章家出了个小作家。章开沅也甚是得意,从此在心底播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

逃难至川后,章开沅考入国立九中,靠政府贷金求学。学校的办学条件简陋,却不乏“高人”。

数十年过去了,章开沅仍然记得那位有着燕赵慷慨悲歌之气概的姚述隐老师。他讲《桃花源记》,引得一帮少年动辄上山寻找秘境;他讲马致远,同学们旋即就能进入“枯藤老树昏鸦”的暮景;他讲辛弃疾,大家“何处望神州”的悲情顿时燃起。

朱金声老师则极富才华,不但课讲得好,还愿意用心品评学生们写的文章。章开沅曾花力气写了一篇《春的礼赞》,朱老师当面品评:文章词汇丰富,遣词造句讲究,但有点唯美,过于追求辞藻的华丽。

这样的点拨引导章开沅思考为文之道,朦朦胧胧意识到好文笔跟辞藻堆砌不能画等号。

但是,一心想做文学家的章开沅,却因文“惹祸”。“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强了对学校的控制。高三时,他写了一篇周记,名曰《鸽铃》。

鸽铃,就是绑在鸽子腿上的哨子。在周记中,章开沅在简单描写了“蓝天白云,鸽子飞过,铃声缭绕,清脆悦耳”之后,便发出一通鲁迅式的感叹,说这悦耳的鸽铃惊醒了绅士们的梦,他们拿起竹竿,敲锣打鼓地轰赶。但是在蓝天之上,白鸽飞翔如故,铃声也缭绕依旧。

《鸽铃》被教导主任看到之后,成为章开沅“思想不纯”的铁证。结果,虽然他成绩优秀,但高中未能毕业,就被九中开除了。

之后,章开沅考入一所会计学校,再度被开除,随后在一艘运输船上当水手,后来又在一个仓库当过抄写员。再后来,受“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感召,加入了青年远征军。

无论遭遇多少艰难困苦,章开沅始终没放弃自己的文学梦。在川江流浪时,他觉得自己的经历很像高尔基,便认真地观察身边的船夫。在仓库当抄写员时,他白天上班,晚上回到住处,还勤于练笔。即使入伍当兵之后,他也写了一些反映军营生活的小散文,并积极向团刊投稿。

卫 星

抗战结束后,章开沅退伍了。按照《志愿从军学生学业优待办法》,入伍前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青年军,退伍后可以免试上大学,学校由自己选择。

于是,章开沅选择了金陵大学的农业经济系。笔者曾经问他:“您不是怀抱文学梦吗?为什么没有选择文学院?”

章开沅笑道:“我那时候心高气浮,并不觉得文学创作需要专门学习,总认为在业余创作就行了。”他还说,鲁迅曾告诫他的儿子:“不要做空头文学家。”

入学之后有一个摸底考试,以最终确定就读专业。结果,章开沅未能如愿进入农经系,而被分到了历史系。后来听说,历史系看中他是因为其语文成绩比较好。

就这样,多少有些偶然,章开沅跟历史学连在了一起。

毕竟,文史不分家。在认真学习历史学的同时,章开沅继续做着自己的文学梦。他曾一度痴迷印第安文学,而这一兴趣,得到了极为开明的贝德士老师的支持,并想办法帮他办理美国新闻处和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借书证。

章开沅对印第安文学的迷恋很快激起了层层涟漪。入学后不久,他就加入了一个进步学生社团——爝火团契。社团办了一份墙报,名曰“天南星”,章开沅是主要撰稿人。

团契负责人给章开沅取了一个很好的笔名:文封湘——文对章,封对开,湘对沅。他一直记得,当时自己在墙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有两篇影响比较大。一篇是时评,《漫话金圆券》;一篇是诗歌,《火车抛锚》。

《火车抛锚》是一首很长的政治讽刺诗,格律模仿自一首古老的印第安歌谣《大白翅》。这首诗歌帖出去之后很受欢迎,甚至流传到校外,有音乐系的同学准备为它谱曲。

由于形势越来越紧张,章开沅大学未毕业就离开了南京,投奔到了解放区。到达许昌之后,听说中原大学正在招生,而校长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于是,他进入中原大学继续深造。

初建阶段的中原大学,尚未按照正规大学一样分院系,带有培训性质。结业之后,很多人奔赴前线,投身解放战争之中。章开沅也跃跃欲试,一心想上战场。他盘算着,自己有过青年军的经历,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因此上战场是有优势的。即使不冲锋陷阵,起码也能做一个雷马克式的战地记者,骑马挎枪,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撰写出高水平的战场报告。

但是受训期间,章开沅办过一期引起全校重视的好墙报,校领导看中了他的理论水平。为配合将来办好新型大学,他在结业后被安排留校工作,分到了政治研究室。

武汉解放之后,随中原大学南下武汉,章开沅被安排在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工作。其后,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改建成华中师范学院。

章开沅便在这所学校工作了一辈子。

参加工作之初,章开沅结合教学,开展了一些研究,很快崭露头角。直到20世纪50年代,他才开始发愿研究辛亥革命。其机缘,可以说也有些偶然。

1954年秋,民主德国历史学者贝喜发博士专程到武汉调查研究辛亥革命,章开沅被指派参与接待工作。此事对他触动很大,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到武汉来研究辛亥革命,而常年住在武汉的中国学者却不大关心,实在有点难以言说。

于是,章开沅决心研究辛亥革命。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各行各业竞放“卫星”。章开沅说:“要放,我就放一个大的。”他要在武汉召开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这颗“卫星”是这样“上天”的:先找历史系领导谈;系领导认可后,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领导认为不错,马上向湖北省委宣传部汇报(当时高校由省委宣传部管);湖北省委宣传部觉得不错,责成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负责此事。

经过紧张筹备,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隆重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学术界的交流比较少,不要说跨地区的,就是跨校的交流都不多。因此,在“自然灾害”异常严重的1961年,能在武汉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实乃空前之举。

这是第一场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老革命家吴玉章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一开头就强调:“利用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周年纪念来进行学术活动,是推进学术研究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这颗“卫星”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章开沅的学术生涯中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提交给会议的论文《从辛亥革命看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被《新华文摘》全文刊登;会上学者们对张謇的热烈讨论,使他决心投身于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而吴玉章希望将来有辛亥革命的大著作问世的想法,也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以上就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当代教育名家【章开沅的个人故事篇】,学大教育网将为大家带来更多教育名家的故事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