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物理知识小百科—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无需恐慌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07 20:01:59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和学习很多的物理小知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的物理知识小百科—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无需恐慌。

一提到辐射,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怕!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安检门有辐射、高压电也有辐射!电脑辐射会致癌、手机放床头会长脑瘤、辐射会引发痴呆……这些有关辐射危害的流言不胫而走,让人闻之色变。

其实,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即-273.14℃),它就会不断辐射电磁波。我们日常所处的温度大约是300K(即27℃),这远高于绝对零度,也就是说,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充满辐射的世界里。

但是,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真如传说的那么严重吗?哪些辐射是需要防备的,哪些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呢?

非电离辐射比晒太阳都安全

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它们是按照单个组分粒子的能量高低来划分的。

电离辐射具有足够高的单粒子能量可以将原子或分子电离化,主要包括α、β、及X射线。这类辐射在足够的强度下可以对生物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依赖于原子或分子层面的稳定,而电离辐射所具有的高能量的单粒子可以破坏生物分子的化学键,从而使分子的性质改变,严重时可以造成基因变异或者致癌。核辐射就属于电离辐射,所以我们需要对核设施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

类似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以及无线长波等低频率射线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区别于电离辐射,组成它们的粒子(即组分粒子)能量小,不足以破坏分子的化学键,不会引起原子或分子的电离。辐射组分粒子的能量只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如果频率不足,射线强度再高也一样无法引起电离。

从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对照表中得知,人类肉眼可以感知的可见光发散的射线频率约为1015赫兹,而手机、电视雷达发散的射线频率约为109赫兹。

生活中大多是非电离辐射

姚道新指出,生活中的电离辐射主要存在于安检、X光、CT检测,以及放射治疗等,主要应用于医学方面。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辐射大部分属于安全的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不能引起原子或分子电离,但是也会对生物体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热效应与感应电流上。

人们晒太阳时感觉身体发热,甚至皮肤发烫,电器的辐射也是同理。相对来说,电器辐射强度极低,晒太阳都没事,电器的这种热效应就更没必要担心了。

而感应电流则产生在无线电波及长波无线电等低频率辐射中。

同学们了解了物理知识小百科—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无需恐慌,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物理学科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成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